第三届“上银优博”评审结束。经过学校推荐、初审、复审、现场口头答辩以及获奖公示,来自大陆和台湾17所高校的29篇论文脱颖而出。
奖项 |
作者 |
论文题目 |
推荐学校 |
指导教授 |
金奖 |
空缺 |
|||
银 |
樊晓光 |
钛合金复杂大件等温局部加载成形组织演变研究 |
西北工业大学 |
杨合 |
银 |
张明辉 |
机器人系统的智能型传感器设计及电池残电量的估测 |
台湾大学 |
黄汉邦 |
铜 |
易培云 |
无极板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倪军 来新民 |
铜 |
吕海峰 |
浮动式微剪应力传感器及其在气动测量中的应用 |
西北工业大学 |
苑伟政 |
铜 |
萧钧毓 |
高性能永磁式同步风力发电机之设计 |
台湾科技大学 |
叶胜年 黄仲钦 |
铜 |
赵德文 |
300mm晶圆化学机械抛光流体润滑行为研究 |
清华大学 |
路新春 |
优秀 |
谢福贵 |
高灵活度五轴联动混联铣床的机构设计方法及应用 |
清华大学 |
汪劲松 刘辛军 |
优秀 |
刘慧芳 |
超磁致伸缩材料力传感执行器关键技术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
贾振元 |
优秀 |
王榆衔 |
汽车油压避震器的设计和悬吊控制系统对车辆舒适性之研究 |
台湾成功大学 |
施明璋 |
优秀 |
黄修长 |
舱筏隔振系统声学设计及优化、控制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宏星 |
优秀 |
彭波 |
IC薄芯片拾取建模与控制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熊有伦 尹周平 |
优秀 |
郭永博 |
晶体材料纳米切削加工机理的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梁迎春 |
优秀 |
宋宜骏 |
铝合金/APC-2奈米复材积层板之高温机械与疲劳性能之探讨 |
台湾中山大学 |
任明华 |
优秀 |
周铭 |
仿生粘着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
清华大学 |
温诗铸 |
佳作 |
邵家鑫 |
基于多帧图像焊缝缺陷轨迹跟踪的X射线实时检测技术 |
清华大学 |
都东 |
佳作 |
裘辿 |
零件表面混合维建模理论、方法及其在产品装配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
浙江大学 |
谭建荣 刘振宇 |
佳作 |
廖飞红 |
精密运动台主动减振与重力补偿技术的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李小平 邵新宇 |
佳作 |
谷国迎 |
压电陶瓷驱动微位移平台的磁滞补偿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朱利民 |
佳作 |
刘海波 |
大型不规则薄壁零件测量-加工一体化制造方法与技术 |
大连理工大学 |
王永青 |
佳作 |
崔岗卫 |
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误差建模及补偿技术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姚英学 高栋 |
佳作 |
李恒宇 |
机器人仿生视觉眼球运动控制机理与验证 |
上海大学 |
罗均 |
佳作 |
陈国栋 |
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及其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
湖南大学 |
韩旭 |
佳作 |
江朝文 |
新型磁浮线性压缩机的设计与开发 |
台湾成功大学 |
蔡南全 |
佳作 |
董敬涛 |
Linnik偏振白光干涉微纳测量的关键技术研究 |
合肥工业大学 |
卢荣胜 |
佳作 |
温博浚 |
软性显示器之可挠特性量测研究 |
台湾交通大学 |
吕宗熙 |
佳作 |
苑泽伟 |
利用化学和机械协同作用的CVD金刚石抛光机理与技术 |
大连理工大学 |
金洙吉 |
佳作 |
张小俭 |
柔性结构铣削时滞工艺系统的稳定性理论与实验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熊蔡华 |
佳作 |
李博 |
介电弹性材料驱动器的力电耦合机理及稳定性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 |
陈花玲 |
佳作 |
章云 |
高速主轴动平衡及其在线控制技术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 |
梅雪松 |
(摘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官网 责编:Sun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