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的获奖名单终于在颁奖典礼上正式公布,29篇论文喜获金、银、铜、优秀、佳作各奖项,海峡两岸19所高校的29名博士、34名指导教授分获各奖项的奖杯、奖状和奖金。
奖项 |
作者 |
论文题目 |
推荐学校 |
指导教授 |
金奖 |
吴建利 |
应用滚压式奈米压印技术制作次波长金属线栅偏光组件于液晶显示器之研究 |
台湾清华大学 |
宋震国 |
银奖 |
赵欢 |
刀具路径G2连续实时光顺与高精度轮廓控制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丁汉 |
银奖 |
李宝童 |
装备支承件的自适应仿生设计基础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 |
洪军 |
铜奖 |
马广义 |
用于核主泵屏蔽套的哈氏合金薄板激光焊接工艺基础 |
大连理工大学 |
吴东江 |
铜奖 |
杨炽夫 |
空间对接超大型地面运动模拟器系统的基础问题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韩俊伟 |
铜奖 |
李彦旻 |
次世代微影术及其非破坏式光学量测系统之研究 |
台湾大学 |
李佳翰 |
铜奖 |
邓大祥 |
微尺度热质输运强化槽道多孔结构制造及性能研究 |
华南理工大学 |
汤勇 |
优秀 |
吴俊纬 |
以利萨茹层迭式局部扫描实现高速大范围之原子力显微镜 |
台湾大学 |
傅立成 |
优秀 |
张远月 |
材料在接触与摩擦过程中电荷转移行为的研究 |
清华大学 |
邵天敏 |
优秀 |
陈再刚 |
行星轮系齿轮啮合非线性激励建模和振动特征研究 |
重庆大学 |
邵毅敏 |
优秀 |
高尚 |
硅片超精密磨削减薄工艺基础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
康仁科 |
优秀 |
李津津 |
液体超滑的探索及其机理研究 |
清华大学 |
雒建斌 |
优秀 |
赵明 |
变转速下机械动态信息的自适应提取与状态评估 |
西安交通大学 |
林京 |
优秀 |
李本业 |
新型光纤传感器的飞秒激光制作及其替代方法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姜澜 王素梅 |
佳作 |
闵峻英 |
金属板材热辅助塑性成形理论研究 |
同济大学 |
林建平 Louis G.Hector |
佳作 |
卢艳 |
滑动表面微循环仿生润滑效应及局域失效机理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
刘佐民 |
佳作 |
樊启高 |
综采工作面“三机”控制中设备定位及任务协调研究 |
中国矿业大学 |
李威 |
佳作 |
陈修国 |
基于广义椭偏仪的纳米结构测量理论与方法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刘世元 |
佳作 |
李林文 |
面向硬切削的切削区域温度场解析建模及实验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李斌 Kornel F.Ehmann |
佳作 |
王鹏 |
螺旋锥齿轮零传动误差设计方法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张以都 |
佳作 |
刘佳 |
基于继电反馈的伺服系统辨识与自调谐 |
上海交通大学 |
朱向阳 熊振华 |
佳作 |
关伟盛 |
微注射压缩成型多层次结构的设计、调控和功能化 |
华南理工大学 |
黄汉雄 |
佳作 |
唐友福 |
基于广义局部频率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
上海大学 |
刘树林 |
佳作 |
曾德标 |
飞机及其工装零件智能化检测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郑国磊 |
佳作 |
李安海 |
基于钛合金高速铣削刀具失效演变的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设计与制造 |
山东大学 |
赵军 |
佳作 |
刘祖明 |
受控脉冲穿孔等离子弧焊接背面小孔动态行为的视觉检测与控制 |
山东大学 |
武传松 |
佳作 |
吕盾 |
滑滚混合轴承设计基础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 |
卢秉恒 赵万华 |
佳作 |
胡励 |
机械产品设计中的颗粒离散元仿真技术及实现 |
武汉大学 |
胡国明 |
佳作 |
秦慧斌 |
超声珩齿振动系统的非谐振设计理论与实验研究 |
太原理工大学 |
吕明 |
(摘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官网 责编:Sun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