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举行“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专家论证会

发布日期: 2019-09-12

 

近日,吉林大学“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专家论证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匡亚明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校长张希、副校长郑伟涛、自评专家组成员、“双一流”学科首席执行人以及“双一流”建设自评工作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希主持。

张希代表学校和杨振斌书记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更有利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表示,吉林大学地处东北,由 “六校”合并组建,学科门类齐全,但学科综合优势并未充分显现;师资队伍庞大,但高层次人才比例相对不高。相较于很多国内兄弟院校,吉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既有自身优势,也存在不利因素。在东北地区建设一所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对于振兴东北、平衡区域发展、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他进一步指出,吉林大学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立足实际,寻求特色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建设,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他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问诊把脉、指导建言、贡献智慧,帮助学校客观分析“双一流”建设的实施情况,共同探讨下一步工作方向。张希强调,各单位要认真听取意见,研究吸纳专家提出的建议,抓紧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推进落实,改进下一阶段“双一流”建设工作。他指出,学科建设不等于师资队伍建设,但没有领军人才便无法建好一流学科,希望各院系、单位充分利用好学校平台好、起点高、机会多的优势,更加积极主动为学校引进人才、培育人才,补齐高层次人才短板;继续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强化政策导向,针对制约建设任务的瓶颈问题精准施策,明方向、补短板、抓务实,推动“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

评议会上,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哲学、法学、机械与仿生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与动物共有医学11个学科(群)的首席执行人对一流学科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

郑伟涛代表学校从“双一流”建设整体思路、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举措三个方面对吉林大学“双一流”建设总体情况进行了汇报,从“落实根本任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坚持引育留并举,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瞄准国家战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引领社会风尚,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深化国际交流,推动实质合作;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体制与治理能力建设;强化内涵建设,构建一流学科生态体系”七个方面,客观呈现了学校“双一流”建设进展,全面总结了“双一流”建设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标志性成效,深入分析了学校“双一流”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改进举措。

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对吉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学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育高层次人才、创新科学研究、强化社会服务、传承优秀文化、深化国际合作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目标清晰、措施有力、阶段性建设成效显著、建设符合度高、目标达成度好、社会贡献度较大。同时,专家组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学校在下一步建设中,聚焦问题,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一流学科建设;谋划布局新兴交叉学科和重大研究基地,规划具有引领性的学科方向,凝练科学问题,推动标志性成果产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人才强校规划,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

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裕恒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周其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江松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彭苏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教授,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北京大学张守文教授,四川大学霍巍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冯吉才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马东阁教授,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宋辉等校外专家同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钰、邹广田、任露泉、冯守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林沄、张屹山,学术委员会委员郑伟涛、刘娅、邓旭明、陈虹、林君、周光辉等校内专家组成。

(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心   编辑:Li Yanyan

链接:https://news.jlu.edu.cn/info/1306/48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