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域热点 > 清华大学举办博士生导师研修班分组交流会

领域热点

清华大学举办博士生导师研修班分组交流会

2019-10-28 来源:    浏览量(

清华大学举办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分组交流会(文科组)

2019年10月24日下午,人文学院牵头文科组在甲所第三会议室举办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分组交流会。 交流会由人文学院教学副院长韩立新教授主持,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及美术学院等8个院系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参加了交流。

韩立新教授既作为主持人又作为资深指导教师,分享了自己对于博士生培养的思考。他认为博士生培养一直是学校的重头戏,涉及众多课程及培养体系的改革。作为博士生指导教师需要关注更多学术规范、学术评审的问题,博士生指导教师要严把招生关,保证招生质量。人文学院黄裕生教授、社科学院陈琪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彭宗超教授、美术学院张敢教授结合自身学术、培养、管理等方面经验分享了他们指导博士生的心得。

黄裕生教授在交流中强调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他认为清华一些学科的学术水平代表着某一专业的最高学术水平,所以需要跟学生更多沟通与传授,让学生知道学术前沿问题,知道学术前沿争论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交流和教学的作用。在交叉学科广泛涉猎和学有所专方面,他认为需要博士生指导教师进行更多的引导。

陈琪教授分享了自身五个培养博士生经验。他认为,第一,博士生指导教师应该专注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早期学生入学的阶段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出来。第二,要重视外国学生学术能力的考察。第三,在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第四,指导教师需要用合理的方式调节和规范学生在学术研究上的情感需求。最后,社科的学生培养应注重政策性研究和加强对宏观政策的关注,指导教师要对有从事社会职能工作需求的博士生合理规划和培养。

彭宗超教授对博士生培养提出了“三学”的培养目标,即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学术基础、学术能力。在学术志趣上,要培养对学术感兴趣、拥有高水平的学术人才,创造真正专业性强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学术基础方面,重视学术的基础理论;要分定量、定性研究,并且要分高级、初级不同层面进行并作引导。在学术能力方面,要通过加强思维能力的构建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给予机会和创造环境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加强文章逻辑和内容的表达训练、提高沟通能力。

美术学院学位分委会主席张敢教授介绍了美术学院师生本身存在实践类和理论类的不同类型,对学术存在认知差异,需要指导教师重视学术论文规范、外语水平等相关培养要求,探索和深入发掘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培养方式,拓宽学生综合视野。另外,他强调博士生自己对于学术的热情也是需要指导教师的引导和培养的,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多的将时间精力倾注进去,产生更有质量、更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根据以上分享与实际,提出了相关问题,与资深指导教师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最后,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洪营教授做总结发言。胡洪营教授代表研究生院欢迎各位青年指导教师的加入,强调每一位博士生指导教师特别要在招生和选材上面下功夫,在培养环节和论文完成上下功夫。博士生指导教师在选择学生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要求和水平,不断加强自己学术素质和品德修养,才能够真正实现更高水平的博士生培养。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NAbAFdEy8apbhvR3aE1bw

 


 

清华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交流会(经济信息组)

为促进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博士生指导教师指导经验、人才培养相关方面的交流,由数学科学系牵头组织的第三期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经济信息组交流会,于2019年10月24日下午在郑裕彤讲堂成功举行。数学科学系系主任邹文明,数学分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张友金,经济管理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钟笑寒,来自数学系、经管学院的资深博士生导师郑绍远、扶磊、潘文卿、李海中,以及电子工程系、自动化系、数学科学系、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等院系的15位新上岗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围绕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学风建设等内容,以“如何做一名合格指导教师”为主题展开了交流。

大会由数学系系主任邹文明主持。他介绍了清华数学学科的发展史和深厚的底蕴。特别介绍了清华数学学科早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辉煌成果,强调了老一辈的数学大师郑之番、熊庆来、陈省身、华罗庚、许宝騄等在立德树人、严谨治学方面的先锋楷模作用。清华数学学科目前已经涵盖了核心数学的各个方向以及数学与交叉科学的若干分支,做出了部分世界一流科研成果;同时介绍了数学系的招生情况以及师资力量。

张友金老师介绍了学校对博士生指导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关要求,强调了指导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和使命;推荐老师们在日常研究生管理中参考《研究生工作手册》中的规章制度,并结合自己在人才培养过程的经验带领大家认真学习逐条解读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和《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指导职责参考指南》两个重要文件。

扶磊老师结合自己指导学生的实际案例,告诉大家要想培养好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始终活跃在科研的最前沿。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指明正确的研究方向和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一个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对学生在读期间出高质量成果以及走向社会后的后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扶磊老师强调,要鼓励学生从小问题做起,多动笔、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同时,对优秀的学生要敢于放手,交给他们艰巨的任务,并在工作中与学生互相促进,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郑绍远老师结合自己在国外的指导学生的经历,引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与大家讨论了博士生导师的职责,认为博士生导师指导博士生的过程是创造知识过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郑老师还强调指导教师对学生影响很大,指导教师严谨的作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术风气和学术品味;作为指导教师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困惑时,要多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经管学院潘文卿老师介绍了经济系的博士生培养过程、系博士生项目委员会的职责、指导教师小组联合指导和指导教师单独指导学生的两种不同的指导模式。在引导学生选题和第一篇文章的写作规范细节培养、以及博士学位论文的形成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经验、方法和心得。潘老师还指出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生活方面应予以关心,并期望学生经过几年的培养能够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

李海中老师分享了他在清华二十几年的工作、学习、生活、成长和带研究生的经历和体会,指出一个人的事业和发展与天时,地利,人和有重要关系。现在国家正在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对大家是难得的机遇,这就是天时;清华大学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中有一批非常好的生源,将自己的发展和研究与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相结合,这就是地利;将自己的发展融合到学校世界一流的建设之中,这就是人和。李老师鼓励新上岗指导教师要自觉学习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要正确面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重视教学,和优秀研究生在一起,通过定期开展讨论、读文献专著,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代表单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法国读研究生的经历,认为指导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的鼓励和帮助是学生建立自信心的关键,并且从学生的角度畅谈养成爱提问的习惯以及善于与同行的合作交流是非常有益的。

在讨论环节中,新上岗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和资深指导教师就如何发现优秀学生、关爱学生成长、如何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以及指导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如何在第一时间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认为此次交流让自己受益匪浅。

最后,邹文明老师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总结,认为所有老师培养学生的成功经验基本是相似的,但教训各有不同。作为指导教师,第一,要有爱心,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和亲人,尽力做好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第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指导教师要将学生领进一个正确的、有发展前途的科研方向。要放下身段,与学生共进退,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第三,指导学生要从细节做起,要关注学生生活,要让学生扬长避短,帮助他们修正自身的不良习惯。三个方面最主要的是作为导师一定要富有爱心。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AiHFYgfKe_stCJ_5-zOIg

(来源: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公众号   编辑:Li Yanyan

 


链接: 政府部门 学会&协会组织 公共机构 评估机构 学术期刊 研究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