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成果 > “双一流”建设研究进展(2017年度)

学术成果

“双一流”建设研究进展(2017年度)

2019-11-08    浏览量(

“双一流”建设研究进展2017年度

(执笔人:李明磊 贾晓飞 孙玉 代丽 杜娟

我国“双一流”建设政策历经政策酝酿、政策设计、政策实施等阶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本研究追溯到2010年,检索跨度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检索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检索结果显示文献共计1239篇/部,其中期刊论文674篇、报纸409篇、学位论文98篇、著作58。经筛选,本研究采纳文献116篇,含刊论文77篇、报纸19篇、学位论文10篇、著作10部。从检索情况看,“双一流”文献主要集中在2016年至2017年,文献以20162017年文献居多,适当有选择的纳入其他年份的文献。研究分为“双一流”建设基本理论、“双一流”建设实践、“双一流”建设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与比较四大主题。

 


 

第一节“双一流”建设基本理论

“双一流”建设基本理论包括理念与逻辑、特征与路径、关键要素本部分文献包括期刊论文44报纸3著作2部,共49/部。本节包含“双一流”建设理念与逻辑、“双一流”建设特征与路径、“双一流”建设关键要素,较多采用理论归纳、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双一流”建设理念与逻辑文献主要研究“双一流”建设思想、理念、价值、基本逻辑、矛盾关系,分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两个层面。“双一流”建设特征与路径文献总结归纳了“双一流”建设的共性特征实施路径。“双一流”建设关键要素文献围绕“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要素展开,包括校长、学科带头人、教师、校友以及教育基金会、智库、治理等。

 


 

第二节“双一流”建设实践

“双一流”建设政策及名单实施后,地方政府及高校加紧部署,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实践文献包括期刊论文10篇、报纸13篇。研究内容聚焦于区域“双一流”建设和高校“双一流”建设规划及经验,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比较分析为主。分为区域“双一流”建设实践和高校“双一流”建设实践两个方面。其中,高校“双一流”建设实践包括一流大学建设实践和一流学科建设实践,一流大学建设实践详细分析了清华大学、北等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实践改革举措。一流学科建设实践探讨了特定学科建设的路径和方式,专门比较了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水平、潜力等。

 


 

第三节 “双一流”建设评价

评价作为“双一流”建设重要环节将有效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进程、调整实施策略。本部分文献共12/部,其中期刊论文5篇报纸3篇论文2著作2部,分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两个层面,研究内容围绕评价理念、一流大学及学科排名等,提出我国应建立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研究方法主要使用量化研究

 


 

第四节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与比较

本节文献主要探讨美国、法国、英国等国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及对我国的“双一流”建设经验借鉴。本节文献共32/部包括期刊论文18篇学位论文8篇著作6部。本节内容分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两部分,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主要论述了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和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比较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现状、建设政策主要使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五节 文献分布及特点分析

2017年“双一流”建设研究内容涉及“双一流”建设理论、实践、评价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与比较等。

一、检索文献分析

本专题共检索文献1239篇/部。从2010年至2017年,文献总量呈上升趋势,期刊论文、报纸文章数量在2016年和2017年涨幅较大,学位论文、著作数量变化较小。从比例上看,期刊论文占比最大,达61.8%,依次是报纸、学位论文和著作。

通过查看摘要与阅读文献内容,本专题采纳的文献总量为116/部,含期刊论文77篇、报纸19篇、学位论文10篇、著作10部。 入选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占66.4%其他类型文献依次报纸16.4%、学位论文8.6%、著作8.6%

、专题结构

“双一流”建设专题分为四节内容,分别为“双一流”建设基本理论、“双一流”建设实践、“双一流”建设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与比较其中“双一流”建设基本理论的文献数量最多,有49篇,占全部入选文献的42% ;“双一流”建设实践23篇、“双一流”建设评价12篇、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比较32篇。 

、高频作者分析

 2010-2017年“双一流”研究领域第一作者署名5篇以上作者有8,即为高频作者,分别为别敦荣(13篇)、邱均平(11篇)耿有权8、马德秀(6篇)、武建鑫(6篇)、李立国(5篇)、李春林(5篇)、冯倬琳(5篇)

、总结与展望

2010年至2017年“双一流”建设研究度不断增加,专题文献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双一流”建设基本理论的文献逐渐增多,反映了研究者对“双一流”建设的理认识逐渐深入。第二,总结境外“双一流建设与发展经验,展开境内外比较研究,探寻我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差距,提出改进策略。第三,研究者更加注重植根于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方案。第四,研究方法总体上多采用定性方法,量化方法使用较少,其中“双一流”建设基本理论多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双一流”建设评估评价多采用量化方法。

通过本专题研究,认为未来关于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相关文献均会增加,同时中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比较的研究将会增多。

1)分析区域“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实践研究将会增多。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出要加强动态管理,实时动态监测,及时跟踪指导。建设中期,建设高校进行自评。建设期末重新确定下一轮范围。因此各区域、各高校将测建设成效,其相关研究也会相应增多。

2)在开展境内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比较的基础上,研究者将试图构建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

3)“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要素研究将会增多。“双一流”建设要落到实处,必须加强高校内部“双一流”建设研究,诸如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经费使用、校友文化等,将构成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的影响因素。

摘自《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2018》

 

(供稿: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  编辑:Li Yanyan)

 

 


链接: 政府部门 学会&协会组织 公共机构 评估机构 学术期刊 研究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