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成果 > 建设研究生教育大国 服务国家转型发展
2019-11-22 浏览量()
建设研究生教育大国 服务国家转型发展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加速来临。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增长走向战略转型之路,与此相适应,研究生教育发挥着服务支撑作用,并迈向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本文总结梳理了2000年至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分为三个方面:大国战略与人才迅增、放权变革与政策保障、大学和学科重点建设。
一、大国战略与人才迅增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创新型社会服务的聚合点和策源地,其功能日益彰显、任务越发严峻、使命更为宏伟。21世纪第一个十年,积极发展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主旋律,规模上实现跨越式增长,高层次人才迅增。
(一)国家发展战略转型
世纪之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牢固确立。面向21世纪,国家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继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加速现代化建设中决定性、长期性的核心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保驾护航”,是基础性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擎起自主创新的鲜明旗帜。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端人才和创新研究的交叉融合点,成为服务国家转型发展、战略实施的推动力量。
(二)实施“积极发展”战略
在国家发展战略主导和国际经济局势下,研究生教育坚持“积极发展”的战略定位,达到了跨越式增长的跨世纪目标。研究生教育规模高速增长,研究生招生逐年扩增;研究生人才持续高位产出。研究生在校生、招生、学位授予规模均翻了两番多。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增长推动我国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为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三)扩大应用型人才规模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跨越式增长,研究生培养类型趋向多样化。国家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完善专业学位体系,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相比2000年,2010年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规模分别增长了35倍多、27倍多。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逐渐增多。自1990年设立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来,截止2010年专业学位共计42种类型,以2000年为界,之前有11种、之后有31种。
二、放权变革与政策保障
为支撑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战略实施,学位授权审核主动放权变革、扩大授权点布局,努力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授权点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由此采取了质量评估、培养创新机制等政策保障举措。
(一)学位授权审慎放权
我国学位授权审核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至20世纪90年代末已基本制度化。而21世纪第一个10期间主基调是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共开展了四批审核,即第八批、第九批、第十批、第十一批。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深化改革内容涵盖体制重心下移、授权层级上移。第一,学位授权审核权力从国家审慎下放至省级和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学位授权层级上移,逐步过渡到按一级学科审核学位授权。这一时期学位授权坚持“积极发展”的战略导向,一方面学位授权点增列保持积极态势,另一方面调整学位授权点的结构和布局。伴随专业学位类别增加和发展,专业学位授权经由分散试点过渡到集中审核。
(二)质量评估谱系化
质量评估作为研究生教育政策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提上政策议程已正逢其时,并发展成谱系化,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研究生教育规模跨越式增长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堪忧;另一方面,学位授权审核积极发展导致授权点规模基数庞大,保证其水平和质量迫在眉睫。整体而言,研究生教育评估分为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两种类型,覆盖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专业学位教学合格评估、博士学位论文抽查、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等项目。
(三)培养创新政策多管齐下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始终是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核心目标,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增的阶段更凸显紧迫性、艰巨性。这一时期研究生培养创新政策可谓层出不穷、多管齐下,影响力较大的有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教学教材建设、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
三、大学和学科重点建设
重点建设充分体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制度优势和政策特色,接续发挥了“以点带面、集中突破、整体跃升”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步伐,提升研究生教育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重点学科建设再次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接续发力、一流大学建设工程起锚,项目政策效应“叠加”、效益放大,推动建设学科和建设高校整体实力跃迁、竞争力空前增升。
(一)建设的“制胜法宝”
重点建设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制胜法宝”。历经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基本为每十年即升级、叠加成新的政策工程。三项重点建设工程均实施了三个周期,建设周期存在重叠。从政策覆盖面看,重点建设越发高端化、精英化,全力打造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高校群体。
(二)学科是建设主线
学科是研究生教育功能的承载体和基本平台。分析政策方案可以发现,研究生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根植于学科的建设,以此延伸、扩散至其他政策目标。“211工程”建设以学科发展为核心任务。“985工程”建设以一流学科为目标。基于学科建设的重点建设政策推动建设高校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最终达到建设高校群体整体发展。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经二期、三期评选,共计964项和980项。
(三)建设管理制度化
重点建设工程取得政策预期效果关键在于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过程化,主要有组织管理体制、过程管理机制、政策文件体系等予以保障。第一,重点建设组织管理体制既集中又分散。第二,重点建设过程管理机制既严格规范又高效可控。第三,重点建设政策文件体系配套完善。
20世纪末至21世纪第一个1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完成历史性跨越,不仅建设成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而且有力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转型,为向世界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执笔人:李明磊 等) 摘自《中国研究生教育70年》